鐵勒
又稱敕勒、高車。即未內遷的丁零。先後役屬北魏、柔然。居今蒙古北部。
維吾爾族的歷史悠久,其族源可上溯到西元前3世紀遊牧貝加爾湖一帶的丁零。5世紀稱鐵勒。唐初稱“回紇”。西元4年改稱“回鶻”。西元840年,黠戛斯出兵攻滅回鶻汗國,大部分人西遷至西域,逐步由遊牧過渡到定居的農業,同時融合了居住在塔裏木盆地周圍的於田、疏勒、龜茲等古國的土著居民和兩漢以來移居西域的漢族,還有以後遷來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等,至13世紀初,已形成近代的“畏兀兒”,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維吾爾民族。
以上轉自中國北部的少數民族鐵勒的資料
二、唐朝與鐵勒諸部的關係
鐵勒族是在突厥之北,其部落達十五種之多,皆散處於大漠以北,著名於史書的有薛延陀、回紇、僕田、同羅、拔野古等,當突厥強盛時,鐵勒諸部盡為其臣屬。
東突厥頡利可汗時,薛延陀與回紇、拔野古等部一起叛變,其時鐵勒諸部中以薛延陀最強大。
貞觀二年(西元628年),太宗冊封薛延陀的酋長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與之共攻頡利,夷男遂建牙帳於鬱督軍山(今外蒙古杭愛山北)。次年,定襄之戰以後,東突厥趨於衰微,薛延陀乃取其地位而代之,真珠可汗率部稍東,至獨邏水(今土拉河)之南的都尉楗山(即馬德楗山,當今都蘭哈拉山),擁兵二十萬,其勢日強。
貞觀十三年(西元639年),唐命李思摩率突厥降眾徙居「河北」,真珠可汗惡之,於貞觀十五年領兵三十萬渡沙漠南擊思摩,思摩率眾逃入長城;唐遣李勣等擊敗真珠,但思摩終不敢回河北。
貞觀十九年(西元645年),真珠死,其子多彌可汗繼立,因猜忌嗜殺而不為部人所附,他又乘唐伐高麗而南侵,為唐兵所敗;次年,多彌為回紇酋長吐迷度等所殺,回紇因而占領薛延陀的地盤,並與鐵勒其他部落相繼入貢於唐。薛延陀餘眾向西奔逃,又為唐將李勣等擊殺五千人,俘虜老弱三萬,至此薛延陀完全滅亡。
貞觀二十一年(西元647年),唐改鐵勒諸部為府,唐的北邊纔算粗告平定。
其後,回紇與唐室保持和平關係,但在高宗龍朔元年(西元661年),曾聯合僕固、同羅等部犯邊。武則天時,回紇又臣屬於勢力復強的東突厥,而其本身的力量也極為強大;玄宗開元末年,東突厥內亂,唐乃招諭回紇、葛邏碌、拔悉密等部共攻之。
天寶四載(西元745年),回紇盡有東突厥故地,成為當時唐室北陲的第一強鄰。及安史之亂起,回紇更成為助唐平亂的重要力量。
以上轉自鐵勒諸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