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共工 | ||||||
注音一式 ㄍㄨㄥ ㄍㄨㄥ | ||||||
通用拼音 gong gong | 注音二式 g![]() ![]() | |||||
|
系昆之山有共工台。台四方形,有一修虎紋的大蛇守衛著。頭著南方。共工有個臣子叫相繇,長著九個磭,都是人面,身子卻像一修蛇。百獸都怕他,他卻敬畏共工之台,不敢向北放箭。《山海經》多處提到共工,卻沒有記下共工的事跡。
《淮南子‧天文訓》說︰共工與顓頊爭帝位,共工發怒了,頭撞在不周山上。于周山是天柱,天柱給他撞斷了,系住大地的繩子也給他撞斷了。於是天向西北方傾斜,所以日月星辰向西北方移,地向東南方傾斜,所以江河都向東南方流。《淮南子‧兵略訓》又說︰共工鬧水災,所以顓頊把他殺了。這樣說來,共工是水神。有的古書說︰顓頊時是黃帝的後代,共工是炎帝的後代。那麼他撞天折柱,破壞了顓頊的天下,也算得是個失敗的英雄。
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後裔,與黃帝家族本來就矛盾重重。帝顓頊接掌宇宙統治權後,不僅毫不顧惜人類,同時也用强權壓制其他派系的天神,以至于天上人間,怨聲鼎沸。共工見時機成熟,約集心懷不滿的天神們,决心推翻帝顓頊的統治,奪取主宰神位。反叛的諸神推選共工爲盟主,組建成一支軍隊,輕騎短刃,突襲天國京都。
帝顓頊聞變,倒也不甚驚惶,他一面點燃七十二座烽火臺,召四方諸侯疾速支援;一面點齊護衛京畿的兵馬,親自掛帥,前去迎戰。
一場酷烈的戰鬥展開了,兩股人馬從天上厮殺到凡界,再從凡界厮殺到天上,幾個來回過去,帝顓頊的部衆越殺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駕萬道祥光由和山趕至,龍頭人身的計蒙挾疾風驟雨由光山趕至,長著兩個蜂窩腦袋的驕蟲領毒蜂毒蝎由平逢山趕至;共工的部衆越殺越少,櫃比的脖子被砍得只連一層皮,披頭散髮,一隻斷臂也不知丟到哪兒去了,王子夜的雙手雙脚、頭顱胸腹甚至牙齒全被砍斷,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
共工輾轉殺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邊僅剩一十三騎。他舉目望去,不周山奇崛突兀,頂天立地,擋住了去路,他知道,此山其實是一根撑天的巨柱,是帝顓頊維持宇宙統治的主要憑藉之一。身後,喊殺聲、勸降聲接連傳來,天羅地網已經布成。共工在絕望中發出了憤怒的呐喊,”他一個獅子甩頭,朝不周山拼命撞去,只聽得轟隆隆、潑喇喇一陣巨響,那撑天拄地的不周山竟被他攔腰撞斷,橫塌下來。
天柱既經折斷,整個宇宙便隨之發生了大變動: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頂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在原來位置上再也站不住脚,身不由己地掙脫束縛,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日月星辰的運行綫路,解除了當時人們所遭受的白晝永是白晝,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另一方面,懸吊大地東南角的巨繩被劇烈的震動崩斷了,東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和江河東流、百川歸海的情景。
此文摘自《山海經-現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章行著)
轉自請問...與共工氏有關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山海經(十五)共工撞斷天柱(裡頭附圖)
姓在大陸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灣位列百家姓第十五位。相傳炎帝神農氏的后裔居住在黃河兩岸,稱為共工氏,是炎帝的傳人。他性格剛烈而好戰,傳下來共工用頭去撞不周山,使天空傾斜,天下大水泛濫的故事。而事實上共工氏善于治水,其首領被尊為水神,從黃帝時起就擔任治理水利的官職。后來大禹治水時,共工氏卻不予合作。大禹就聚集天下諸侯打敗共工氏,并將他們流放到江南的蠻荒之地。共工氏為了避仇,就在共字邊上加了個水字旁,稱自己為洪氏。唐朝時候又有一支洪姓,因為唐高宗的太子叫李弘,天下姓弘的人為了避諱,便改為同音字洪,成為洪姓得另一支來源。在古代,洪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敦煌。
草屯鎮洪姓祖籍漳浦縣車田下營,先后分四批渡台。
台灣洪氏史山衍派。 宋朝入閩長泰史山祖洪仁□公裔孫于清雍正嘉慶年間從漳州車田下營洪山兜先后分批遷台居彰化縣貓羅堡下茄□及北投堡境內。
轉自''洪''姓的起源
「龔」源出:
一、為共氏所改。據《古今姓氏書辨證》所載:其先共氏,避難,加龍為龔。其時約在戰國末年秦漢之際。
二、唐《元和姓纂》雲:共工後有共、龔二氏。此為神話傳說附會之辭,不足為憑。
轉自龔氏
‧延伸資料
1。神話傳說故事--杞人憂天
2。民間傳說系列:上古華夏逐共工(1)
民間傳說系列:上古華夏逐共工(2)
3。honlo(主站)
翰 廬(裡頭有原文的山海經)(其餘的資料也非常豐富)
4。除了水神(共工) 火神(祝融) 還有沒有其他神的代稱?
5。中國的社神(共工之子,說裡頭有共工家族人名也不為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