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日 星期四

般若

般若 


 


梵語 praj(ㄅㄛ   ㄖㄜˇ)
一>又作波若、般羅若、剌若。意譯為慧、智慧、明、黠慧。
即修習八正道、諸波羅蜜等,而顯現之真實智慧。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稱般若。
菩薩為達彼岸,必修六種行,亦即修六波羅蜜。
其中之般若波羅蜜(智慧波羅蜜),即稱為「諸佛之母」,成為其他五波羅蜜之根據,而居於最重要之地位。


 


以種類而言,般若有二種、三種、五種之別,二種般若有如下之三者;

(一)共般若與不共般若。
共般若,即為聲聞、緣覺、菩薩共通而說之般若;不共般若,則僅為菩薩所說之般若。

(二)實相般若與觀照般若。
實相般若,即以般若智慧所觀照一切對境之真實絕對者;此雖非般若,但可起般若之根源,故稱般若;觀照般若,即能觀照一切法真實絕對實相之智慧。

(三)世間般若與出世間般若。
世間般若,即世俗的、相對的般若;出世間般若,即超世俗的、絕對的般若。又實相般若與觀照般若,若加上方便般若或文字般若則稱三般若。
方便般若係以推理判斷,了解諸法差別之相對智;文字般若係包含實相、觀照般若之般若諸經典。又實相、觀照、文字三般若加境界般若(般若智慧之對象的一切客觀諸法)、眷屬般若(隨伴般若以助六波羅蜜之諸種修行),則稱五種般若


三種般若即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一、文字般若:文字雖非般若,但為詮解般若之方便,能生般若,故稱文字般若。佛法的道理,透過文字表達,即能讓人明白宇宙人生之真理。古人言:「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覆。」文字般若即是確立正知見之標的。
二、觀照般若:觀照,即智慧心之作用,其體為般若,依文字義理,觀心反照,以智慧心照破煩惱、執著,故稱觀照般若。
三、實相般若:依觀照般若,破妄證真,能所一如,證悟心性,即為實相般若。

  經由文字般若,明白佛法之理;由觀照般若,依理起修;最後契悟實相般若,即是通往菩提涅槃,常樂我淨,畢竟解脫之路。



 

                                  以上轉自請教《般若》是指什麼呢


 


一、實相般若:「實相」,即諸法如實之相,不可以「有無」等去敘述它,也不可以「大小」等去計度它,非凡夫的心理所能想像,也不是世俗的言論所能指陳;所謂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無可表達,無可取著;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法華經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茲約三義釋之:(1)、實相無相——離一切虛妄之相,沒有一相可得,故曰無相。(2)、實相無不相——具足恒沙功德之相,沒有一法不是,故曰無不相。(3)、實相無相無不相——雖離相而本體不空,雖具足而自性本寂,所謂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若言其有,妙有非有,若言其空,真空不空,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故曰無相無不相。此即實相般若也。

二、觀照般若:乃實相理體上所起的一種智用,謂行者修觀時,心光內凝,照了諸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體即空,由空妄相,而見實相,以實相由觀照而證得,故謂之觀照般若。又,如實了解聖教中所說的道理,依理去體驗實修,於其中間所有的功行,曰觀照般若。

三、文字般若:諸佛菩薩,從其親證實相理體,假借文字語言以開導一切有情,使其解悟者,謂之文字般若。若約狹義來說:即指本經始終所有的文字,以及八部般若裡面所詮的義理,因其能令眾生開發智慧,故謂之文字般若。尤其是觀照沒有它,則不能成立。實相沒有它,則無由顯示,故以文字般若稱之。再進一層說,則凡佛所說的一切言教,都概括在內。若約廣義來說:則非僅聖典上的文字而已,凡一切語言動作等,能表顯意義令人理解而啟發智慧者,都是文字般若——如佛在世時,則以音聲為文字,所以佛經以名句文身為教體;乃至歷來的祖師們,有擎拳豎拂等一類的開示,也莫不是令人啟悟的文字般若之一。雖說文字不是實義,然而沒有文字,卻沒法起觀照,而證實相。所謂不假藉文字言說的方便,是無由引導眾生離妄執而證悟實相的;故文字般若,事實也是修行不可無的一種重要條件!凡初學佛修行的人,要先從聖教聽聞啟悟,然後依所知的道理去實際真修,以期獲到最終的結果,得到真實的受用,這才算為有次第的學佛修行,同時也不致行錯了路。

總之:從聽聞言教,或自己閱讀經典所開發的智慧,叫做文字般若;又名聞慧。依所解悟的道理實際地去體驗修習,叫做觀照般若;又名思慧。由觀照工夫的深造,一旦豁破無明,親見本來面目,叫做實相般若;亦名修慧(因由修而證得故)。又自性虛靈不昧,謂之實相般若;依理進修,所行與所解相應,謂之觀照般若;由聖教啟發的清淨智,謂之文字般若,此乃約通途而說。若單就本經所明者,則指解悟諸法皆空之理,謂之文字般若;依法空無我慧,去觀察覺照,謂之觀照般若;徹悟法性無相,親證實相,謂之實相般若(實相般若理也,觀照般若行也,文字般若教也)。

「文字」、「觀照」,為什麼也稱為般若?文字是求啟悟實相的一種工具(無文字不能起觀照),觀照是求證實相的一種工作(無觀照無由體證實相),二者皆依體——實相,得名,故均以般若稱之。文字,是一種道理的追求——啟發智慧,明白真理;觀照,是一種心理的訓練——改除習氣,求證實相;實相,是一種體證的境界——靈明妙覺,平等周彍。總之,文字是約解悟方面言,觀照是約實行方面言,實相是約體証方面言。前二——文字、觀照,是相似義,屬方便般若;後一——實相,是真實義,屬究竟般若。此外還有一種叫做方便般若——通達一切諸法去方便化導眾生(於菩薩位至佛果的中間依般若俗智通達利生方便法門,廣修六度萬行,救度一切眾生)。


                                                      以上節選自何謂「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其關係為何


 


 


 


 




常看到日本有一種鬼面具叫般若
是鬼,但是日本人拿來避邪,網路上也找不到相關的東西,請問有什麼傳說或故事由來嗎?

解答:般若面具 (Hannya-no-men) 般若の面 
˙面具 ˙傳承/日本

日本傳統的舞台藝術「能劇」中使用的面具(能面)之一。名稱由此面具的創作者製面具師般若坊(Hannya-bo)而來。
 能劇中,帶著般若面具的演員代表著可能會變成冤魂的女性。 
 般若面具的意思就是,充滿了嫉妒與憤怒,即使變成冤魂也必定要復仇的女性或女性的冤魂、怨恨的意念本身等等。
 另外,同是般若面具,隨角色細微的差異,顏色也略有不同。
 如果是宮廷的婦人,顏色就會偏白,若是舞女則為淡肉色,如果是女鬼,那就是深肉色。有時也隨顏色差異稱之為白般若、赤般若。
 與般若面具很相近的是「蛇」(hebi)面,這指的是動物的冤魂,更強調其嫉妒的表情,與般若面具最大的差異是沒有耳朵及舌頭塗呈紅色等處。
               資料來源-【魔導具事典】

                                以上轉自日本的般若和佛教中的般若讀音一樣嗎?


                      



1 則留言: